比泰山还重出于哪个名言
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
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,其次不辱理色,其次不辱辞令,其次诎[屈]体受辱;其次易服受辱,其次关木索,被菙楚受辱,其次剔[剃]毛发,婴金铁受辱,其次毁肌肤,断肢体受辱,最下腐刑极矣。”比泰山还重出自哪句名言
1、“比泰山还重”这句话,其实出自司马迁的《报任安书》,原文是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司马迁用“泰山”比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,强调有些人的牺牲意义重大,值得永远铭记。
2、毛泽东在《为人民服务》中引用了这句话,让它的知名度更广,1944年,他在纪念张思德的演讲中说:“为人民利益而死,就比泰山还重。”这里把“泰山”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绑定,成为红色经典名句。
3、为什么用“泰山”作比喻? 泰山是“五岳之首”,古代帝王封禅、祭祀的圣地,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,司马迁用泰山比喻生命的重量,既符合文化传统,又让表达充满画面感和感染力。
4、现代生活中,这句话依然常被引用,比如形容英雄烈士的牺牲“重于泰山”,或者提醒人们珍惜人生价值,甚至网络上有人调侃:“加班加到‘轻于鸿毛’,工资却‘重于泰山’(指压力大)”,也算一种黑色幽默的变体。
(全文约350字)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比泰山还重”这句话最早出自哪里?
我查了资料发现,这句俗语其实化用了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的名言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 后来大家就用“比泰山还重”形容意义重大,比如形容责任、恩情等分量极重的东西。
2、为什么用泰山比喻“重”?有没有科学依据?
哈哈,泰山是五岳之首嘛!古人觉得它又高又稳,象征分量和权威,虽然从科学角度讲,地球上有更重的山(比如喜马拉雅山),但在中国文化里,泰山是“天下第一山”,所以用它比喻“最重”更贴切~
3、除了司马迁,还有谁用过类似的比喻?
毛主席在《为人民服务》里也引用过哦!原文是:“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,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。” 这下更出名了,现在课本里还能学到呢!
4、日常怎么用“比泰山还重”这句话?
比如你帮了朋友大忙,他可能会说:“这份恩情比泰山还重!” 或者形容责任重大:“防汛工作关系百姓安全,责任比泰山还重!” 记住要用在正经场合,别拿来开玩笑说“这碗饭比泰山还重”就行(笑)。
本文来自作者[夏萱]投稿,不代表鱼生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fstang.cn/jyfx/202504-352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鱼生号的签约作者“夏萱”
本文概览:比泰山还重出于哪个名言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,其次不辱理色,其次不辱辞令,其次诎[屈]体受辱;其次易服受...
文章不错《比泰山还重出于哪个名言 比泰山还重出自哪句名言》内容很有帮助